當前位置:首頁 > 微信 > 政策匯編 > 正文
“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將培養一萬余名鄉村青年反哺鄉村
原本是名不見經傳的基層創業者,來自四川南充的吳偉經過一場 “領頭雁”培訓,學會了運用短視頻、網絡直播去推廣家鄉的水稻和稻田魚,沒想到,視頻發出沒多久,就吸引了大批粉絲關注,瀏覽量超過500多萬次,他也成了網紅“快樂稻魚哥”。在培訓中,他還結交了不少創業伙伴,帶動和吸引了近百戶貧困戶在內的500余戶農戶加入稻漁綜合種養殖產業,讓大家在家門口就業、創業。一段時間下來,不僅每戶農戶年人均增收12000元,更使家鄉的千畝荒地回歸了原生態,變成了真正的“魚米之鄉”。
同樣在這場培訓中收益的馬小梅是名來自寧夏的大學生村官,有一番理想卻不懂具體規劃的她在培訓中產生了“互聯網+農旅” 打造鄉村田園綜合體的好點子。目前她正結合培訓內容撰寫寧夏回族自治區智庫課題并進行申報。
究竟是什么培訓讓這些鄉村青年快速成長并帶動鄉村振興?原來,這場“領頭雁”培訓是“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的重要一環。“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 是首個由慈善領域聯合學界發起的大規模培養鄉村“三農”人才的培訓,它由中國慈善聯合會、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滬江網等十余家機構聯合發起,旨在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農人骨干,助力鄉村振興。去年年底,培訓就吸引了2600多名返鄉創業青年、復員轉業軍人、扎根基層的村官及合作社帶頭人等學員參與,吳偉和馬小梅就是其中一員。
據介紹,該培訓全程免費,第一階段課程為線上培訓,內容涵蓋鄉村旅游、社區建設、金融政策、電子商務等。而第二階段“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線下工作坊昨天在清華大學舉行開班儀式。120名鄉村振興“領頭雁”將在為期5天的培訓時間內與清華大學等單位的農村發展領域知名專家學者面對面探討交流,學習思維升級、技術創新、設計研發、品牌營銷等知識。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福清表示,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慈善力量參與國家重要任務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大展拳腳的舞臺。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才振興,這次“領頭雁計劃”將培養一批有擔當、有情懷、有能力的鄉村振興帶頭人,助力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中慈聯將再接再厲,搭建平臺,2019年計劃再培訓10000名左右的“領頭雁”學員,讓更多的鄉村青年有機會通過網絡方式接觸到優質的教育和資源,獲得更多的創業機會。
清華大學正在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構建學校支撐鄉村振興的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提升高校鄉村振興領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能力。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向波濤指出,“這次我們把全國各地優秀的新農人集結到一起,希望通過培訓促使大家的思維方式轉變,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不斷提高,真正成為激活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催化劑’、帶老鄉們增收致富的‘領頭雁’。”
(新聞來源:新民晚報)